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厂商 >>

高峰论坛:平行进口车将能火多久

www.suv.cn  bet365滚球  2016-11-01 15:54:08

接下来我们将进入高峰论坛环节,本次高峰论坛环节将分为上、下两场,上半场将围绕平行进口车将能火多久的议题开展,下半场将针对平行进口车能够做多大进行探讨。论坛环节的主持人将由风云资本的创始合伙人侯继勇先生担当,有请侯总上台!

1.jpg

侯继勇:我以前跟林总是一个媒体人,现在出来做投资,出来得比较早。今天有幸见到各位。

媒体人现在都在关注一个话题就是资本寒冬,从去年年终之后投资急剧下跌,不管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感觉不像之前那么火爆。对于投资来说感受不太一样,做天使的觉得还可以,因为在冬天发现有些好的项目,而且价格比较低。但是做B或C轮的就发现自己很多手里的项目出不去了,所以说不太好找项目,所以感觉是不太一样。

风云资本主要是投前期的,感觉还可以,今年上半年也发现了不少好了项目。我们去年经过了冬天,差不多快一年,去年从6月份到现在一年多了,反而我们发现了很多不错的项目。

平行进口车或跟互联网+车的项目是比较看好的一个方向,也投了一些跟汽车相关的项目,比如像瓜子二手车、呱呱洗车之类的。一个是跟互联网+车,另外一个车相关的是生活服务升级。与林总一直是在关注,以前在投资的时候没有达成合作,做记者的时候是天天交流。

林总前两天给我打电话,让我来主持一下这个项目,我觉得还挺高兴的,还想学习一下。因为看平行进口车和电商这一块有没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一起来探讨更多的合作。

下面我们邀请论坛嘉宾上台,他们分别是:

2.jpg

青岛自贸发展有限公司 董事长王成

3.jpg

天保国际物流集团董事长 孙百军

4.jpg

重庆西部物流园开发公司副总经理 副总经理韩超

5.jpg

海淘车CGO 安达

我觉得今天算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环节,如果有媒体觉得对话题感兴趣的话,可以随时举手打断我,首先工作人员把话筒交给您。

下面我提第一个问题,比如说现在像青岛港、天津、重庆,对于汽车电商、海淘车有哪些政策上的支持?在你们这些区域,汽车电商包括像平行进口车发展到了什么样的水平?接下来会有哪些规划?

王成:我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来自于青岛。大家都知道青岛口岸是一个老口岸,也是一个新口岸。是一个大口岸,也是一个小口岸。

说它老,因为创建于1892年,距现在已经有124年的历史。说它新,汽车口岸仅仅获批了三年时间,就像一个“幼儿园”的小学生还没有长大,由于它要生存、要发展,所以说要创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引进了海淘车。青岛口岸也是海淘车的一个诞生地,也是海淘车发展的一个福地。

说它大,又说它小。青岛口岸大,主要是大在可以停靠世界上最大的船,世界上最大的船是40万吨级的散装船,这个船的名字就叫董家口号.这个船只能停靠两到三个港口,要么在巴西,要么在澳大利亚,到达的港口只有一个,也就是青岛港的董家口,所以名字也取名为董家口号。油轮是世界上最大的30万吨级的油轮,在青岛的油码头30万吨级的油轮以自由航行。

说它小,因为汽车口岸时间比较短,今年汽车到港量也就是截止到昨天才做到了16000多台。比较孙总的天津口岸还比较小,也就是相当于天津口岸的1/4左右,所以发展的空间还比较大。

青岛口岸的优势可以用6个字来概括,“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就是老天爷比较惠顾青岛人,它是不动不语可以24小时航行。

地利是离主航道比较近,因为青岛港、青岛口岸是总共有128家国际航线,和130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和480多个港口可以直航,所以这是地利。第二个地利是水比较深,天津的港是平均负15米,局部地区是负20米,也就是说各种各样的大船都可以来,不用引水。

人和,山东人比较厚道、比较实在,干事效率比较高。比如说青岛港有一个振超效率就是处在青岛的口岸、青岛的港口,所以说我们这个港口也是现代化的港口,港口的效率比较高。不管是南来北往的,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电商的,在青岛的口岸都是受欢迎的。

孙百军:王总给青岛港的广告做得不错。我是来自于天津保税区天保国际物流集团,属于政府直属的国有企业。天津港应该说从事平行进口车业态时间比较长,我们集团大约应该是1995年、1996年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提供一些港口的物流服务、国际贸易、国际代理、仓储运输,包括物流的金融服务。另外我们还有国际商品的展览、展示、展销。天津车展至今搞了15届,我们是主办单位。

天津港去年的进口汽车总量大约在50万台,占到全国的1/3左右。其中平行进口车应该是8万多台,占到全国的70%左右。过去我们基本上90%以上的量都在天津,这些年随着自贸区的发展,包括青岛、大连、重庆铁路港等等的发展,过去是一家独秀,现在应该说是到了百花齐放的发展过程。去年的量因为受了爆炸的影响,去年8月份的爆炸,从周期上影响到了今年的上半年和去年的下半年。

我总结的做平行进口车的基因,无论从硬环境还是到软环境,我们都是有比较优势的。从硬环境上来讲,我们做的时间比较长,无论从通关的环境,乃至于港口区位的优势、政府政策层面的支持,应该都是做得比较好。

所谓软环境,我觉得是在这个产业链条上对于贸易商、电商而言低成本的运营资金。无论是像我们这样做做企的贸易代理、托盘商也好,还是金融机构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度比较高,所以在整个融资上我觉得比其他地方有优势。

从港口的服务、通关的政策,在爆炸以后现在又恢复了落地保税政策,我们作为天津海关,我们集团是第一个海关投入监管的保税仓,现在来看整体是恢复到爆炸以前的良好环境下。

跟海淘车的合作,因为海淘车从青岛起家,我是很认同林总、伍耘、安达的创始团队。到天津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海淘车还是比较弱小,之所以到天津,也是因为天津做的量比较大,我们也是一拍即合。

我觉得现在要解决传统贸易商的行业痛点,未来的发展趋势应该是互联网企业。我们在天津成立了天保海淘车合资公司。从现在目前的运营情况看,应该是非常好、非常不错。我也期待着像林总讲的一起共同成长、一起发展,用我们企业的发展给消费者、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时会。

韩超: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于重庆铁路口岸的韩超。

今天有幸跟各位前辈、领导以及与海淘车在一起讨论关于平行进口车的一些事,今天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如在座的三位年龄一样,我们王总、孙总年龄和我的年龄一样,重庆口岸跟青岛、天津相比就一样的一目了然,这是一个非常新的口岸。

我用重庆话讲是“小兄弟”,为什么是小兄弟呢?我想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口岸比较新。重庆口岸于2014年获批,目前运行了两年多,时间也非常新。

第二点,模式新。在座青岛、天津的都是海港,而我们采取的是铁路的物流运输。通过内陆的运输方式,把进口的车从国外拉到了国内。

第三点,体量小。截止到目前为止做了2000多量,跟天津、青岛都是以万为单位的,我们也算是有阶段性的成果,突破了四位数。

虽然说是一个小兄弟,是一个年轻的口岸,但是也有我们的优势,也有一些大的想法和抱负,主要体现在下面三点:

第一点,战略高。重庆位为国家一带一路以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的Y字型的节点,很好地把国家三大战略中的两大战略汇聚在自己身上。同时重庆也是第三个中心项目合作项目的城市,带领中西部地区开展互联互通。同时重庆也是第三批自贸区的城市,下一步我们积极跟国务院进行规划的申报,不久就会正式批复了。

第二点,硬件。重庆铁路口岸依托于渝新欧国际大通道。渝新欧大通道是所有中欧班列里面开行时间最早、运行最稳定、运量最高、运输的货物价值最高的一条线路,是所有全国40多条中欧班列里面的NO.1,也是大家的一个开拓者和扮演导师的作用。

同时我们的口岸建设参照最高的标准,虽然体量小,但是标准一点都不小。国家四部委验收的时候说,这是他们迄今为止看到的硬件条件最好的一个口岸,没有之一,在2014年验收的时候提到的。

第三点,软件。总所周知大家做车最关键的硬件只是一部分,软件才是特别重要。软件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无非是政府的手和市场的手。政府的手,各个经销商和朋友都知道政府对这个产业、对这个口岸都会有一定的扶持,但这不是我想说的关键。我想说的是重庆这只市场的手,重庆连续三年GDP全国增速第一,说明重庆是非常有活力的一个城市,活力就体现在金融活力上面。重庆是肩负着要去开拓一个路上贸易规则的责任,所以我们在很多金融创新和配套服务上通过市场这只手介入进来。

我当时跟海淘车在一起,我觉得非常有缘分。因为我们都是想做一点创新的事,通过创新的平台达成一些合作,这样才能在以往的传统行业里面掀起一股青春的风暴。谢谢!

侯继勇:其实平行进口车在中国来说是一个新的行业,新的行业发展的时候尤其重要的是创新的模式来驱动。海淘车是创新的互联网公司,我以前跟林总聊过说有很多的创新合作模式,这些对行业都有引导意义,由安达总来聊聊是怎么合作的。

安达:首先感谢之前的四个港口,包括行业内的资深的领导对海淘车的信任。我们在四个港口都有合资、独资的企业,海淘车其实是一个互联网的汽车电商平台,但是我们深刻意识到汽车这个产品跟常规性产品的区分。进口车一定要落地,一定要接地气,这个地从哪儿来呢?首先是进口的时候,港口是不可或缺的,在全国18家可以做汽车整车进口的口岸里面,海淘车也就是我个人负责落地这个事,跑了很多的港口,各有千秋。但是最具互补性、对行业最深刻认知的行业,我们最后都成功地入驻,有收到了当然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非常感谢!这是海淘车这两年来首先在我内心是非常感恩的一件事情。

落地之后进口的环节有了,销售在哪儿呢?客户是海淘车的平台引流过来的,但是要转化客户其实是非常难的过程。包括传统4S店的转化率也是非常难的过程。像刚才提到的,平行进口车本身有售后常规性的诟病,再加上电商本身切入到这么大的打动消费品的时候,怎么能让消费者信任呢?我们就在一开始的时候定位要建立线下体验中心的机构。而且我当时在竞争对手抢销售渠道的时候,唯独海淘车花了过亿元的资金铺设售后维修体系。当时我们就认为汽车价格只是一方面,放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且一定要以点盖面做到铺向全国。因为你是互联网公司,你的服务就应该在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我们至今已经铺设了120多家、22个省份。

这也是我们这两年里面着重去做的,当然有很多质疑,甚至有很多投资人的一些问题,有的时候会问到我们你们这样做值不值,我们三个人的价值观是做汽车就要保证未来。如果不能保证的话,就跟我们的价值观相左,我认为这个事情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要继续做,做到最大、最强。

这也是我们在天津申请试点企业的时候,天津孙总主抓的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是什么呢?这个试点企业的货源有没有稳定的质量,金融能不能承接得住。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售后,谁来保证。我们跟人保也签了战略的合作协议,一开始我们所有的进口车都有人保的保险。而且我们的体验中心在这一年多的运营里面,还有人保已经授权给很多体验中心定损、定测,这是对我们极大的信任,也感谢人保。

我们是互联网公司,其实是做连接的,连接消费者和货物,连接贸易商和经销商。但是从中串联起来用的是海淘车的品牌、负责的品牌,希望所有传统的贸易商和在这个行业从事的经销商,虽然我们可能自身的能力因为有大有小的区别。但是海淘车的平台、品牌提供给大家,海淘车所有的资源提供给大家形成一种串联。这个模式类似于京东上面的平台式模式。但是海淘车在今年国际贸易打通之后变成了自营,就类似于京东上面的自营,要有主打的传统、拳头产品,那就是选择一些有优势的、体量大的,能够给社会、给消费者带来实在利益的产品。

我从去年到今年一共飞了20万公里,这在我的非常准的朋友圈超过了99.2%的人,主要是在各个可以为中国提供汽车货源的国家和港口,和他们最大的主机厂及贸易商形成一些联系。我们希望从上游梳理出拳头产品提供给贸易商朋友、经销商朋友和汽车电商联盟的朋友,乃至于to C的消费者。

这些都是由海淘车跟海尔金融合作的,跟青岛汽车口岸合作,跟天保物流合作,因为他们都是做外贸包括金融产品的,我们的小贷产品也在跟海尔有非常深的合作。这条业务线是一个金融属性非常强的业务线,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自营和代理这两只手抓住了这个市场,树立了海淘车的品牌,然后整合给大家用,这是开放、共享的。

侯继勇:服务开展的时候有很多瓶颈,对于平行进口车行业在海淘车这边看现在遇到的问题瓶颈有哪些?

安达:刚才有很多朋友都让我上台的时候说点接地气的。实际上平行进口车的前世是留了的一个外商自带的口子,慢慢形成了一个市场,这个市场是消费者选择的。外商自带的车有很多的价格优势,但是也有很多的问题所在,比如海关、商检和售后服务,这是诟病。

当国务院、商务部说可以合法的时候,同时也是因为爆发量急剧增加的2013年和2012年,这个时候出现了如雨后春笋的企业,这些企业高低层次不太一样,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现在商务部颁发的试点企业牌照,其实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解决什么呢?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做,什么样的企业可以扶持去做,什么样的企业是做的让政府放心的,不会有消费者投资,包括类似于“3·15”的事件出现,这是我们政府一直在做的事情。

当时那个文我也看了,是商务部协调八部,包括公安部、工商总局、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发改委等等。为什么一共八个委,其实是一个平行进口车所存在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八部委协调去解决的,解决的是什么?解决的是企业发出的声音,就是合理合法经营的企业,但是在市场运营的过程当中会有一些问题。一定要有市场的声音反馈给政府,政府再出现一些相关的指导意见。

我们今天应该做的事情,包括今天论坛的主旨也是要做这件事情,就是要发出一种国企代表国企也是没有问题的,电商、贸易商也是平台,三个真正想一心把平行进口车这个事情做好的、有责任心、有担当企业发出的声音,我相信政府是会听到的。这也就是说包括我们现在海关的保税已经解决了,海关的审价有待解决,因为审价有高高低低,不是很准。传统的进口车、中规车都是一个审价标准过来的,我们因为配置有点不太一样,但是现在已经基本长有批量是一样的了,这个时候的审价是海关部门需要去突破的一个问题。包括回号的问题,所谓回号就是召回和质检CQC的VIN码,就是怎么样更开放一些号段,让更多的平行进口车进到国内、补充国内,可以百花齐放,让各种产品琳琅满目。我们发现很多车在中国并没有进,当然我相信主导是推行的,但是需要一些时间出细则,这些细则主要是防范风险。当风险控制好了,顺其自然会出现很多有优势的政策,当然政策主要是落在有责任心、有授权的企业平台里面。

韩超:我介绍一下我以前的身份,我以前是商务部下面的重庆市商务厅专门负责进出口的,后来重庆口岸获批了,我就来负责整车的相关工作。对于整车特别是对平行进口车来讲会面临几个问题,第一个是国家的态度,国家是什么态度呢?就是开了门怕乱、关上门就死,所以这个缝留多少,国家一直在考量。直到去年9月份,这个缝开多多才有八部委出的文明确说开多大的缝,以前稍微风吹草动就关死了。所以对于很多的在座的经销商、贸易商是很大的负担,国家政策的变动对于大家的压力挺大,我想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看贸易商和经销商。在贸易商的方面,现在最大的问题有几个,像刚刚安总提到的海关审价以及是不是符合相关的标准,他们对于这个事情的看法跟我们对这个事情的看法就不一样。站在他们的角度也是正确的,因为有以前把门打开的时候有太多的浑水摸鱼的人,哪怕是一个销售人,有人借了钱100万,就敢去天津弄车,敢去海外弄车,这个市场弄的非常乱。所以海关对这个事情的看法是非常谨慎的。

从贸易商来讲,最大的问题是我的货在哪儿,我最有价值优势的货在哪儿,这是一个很大的关键。其次的关键是我有了这个渠道,我拿什么金融杠杆来做这个事。众所周知所有的平行进口车,包括我们的海淘车都是属于轻资产运营的贸易类公司,这种公司在传统的金融行业里面,说老实话是不待见的。跟房地产行业来讲,我们贸易类的行业都是排后面的。

我觉得金融的支持也是比较大的痛点,也是未来我们几家口岸平台公司着重跟海淘车一起要做好这方面的服务和打造的。如果这个痛点没解决,一切都是无米之炊。

在经销商会面临的一些痛点,据我个人的一些看法。贸易商的货在哪儿呢?经销商说卖给谁。可能传统的4S店模式都是扎堆的模式,已经占据了我们东部沿海相关发达的一些城市。但其实我的想法跟林总是一样的,未来汽车不管是进口车还是国产车增长集一定在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三四线城市没有大规模汽车综合的销售平台的地方,这是一片空地。如果占据了这片空地,谁就会紧握未来汽车销售增量的量,我觉得这是经销商的一个点。

其次的一个点是维修、保养。自从我做了这个车的工作之后,我每天接到很多人的电话,问车、问价,包括同学、领导、同事,甚至前没有都过来问我。平行进口车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从他们的问题里面提到最多的就是我买了这个车是便宜了,以后怎么办?你给我负责吗?我说,你以前的幸福我都没负责,这个负责要交给专业的团队或机构来做,所以这也是困扰我们自己的。对于我们经销商来讲,你自己去建一个维修网络,成本太高了。我一直为什么很认可海淘车?就是把互联网的思维和车的贸易联合在一起,把一种资源的集约最大化做到了极致,我觉得这是很关键的。就是花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这就是未来三到五年是整个商业行业的核心,不管是平行进口车或其他的行业做到这一点,他们都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前景,这是我对平行进口车的一点个人的建议。

谢谢大家!

孙百军:刚才各位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平行进口车的瓶颈问题,我个人觉得瓶颈有很多,也无所谓哪个最大。经销商有经销商的瓶颈,贸易商有贸易商的瓶颈。说来说去,我觉得无外乎政策层面。

最近听说传闻,在政策层面来讲刚才说了八部委,既然所谓的平行进口车合法地位已经确立了,过去都是偷摸干。为什么叫平行进口车?就是不是从正规渠道来的,区别所谓的大众车。现在合法地位既然已经确立,特别是在目前的四个自贸区建立试点企业,天津还有试点平台,去年年底批准了30个试点企业、5个品牌。上海也有28家,福建有18家,还有前海,前前后后大概有90多家。我看到的是有有资质的企业也没有做出几样出来,甚至只有资质,根本就没有做。这是为什么呢?大家都是去拿资质,很少像海淘车这样有团队天天在研究。

刚才主持人提了平行进口车能走多远、天花板到底在哪儿?比如刚才说传闻的CQC,4S店没有了车不能进口。如果是这样的话,到底是支持平行进口车,还是让它死掉。当然我不希望这种传闻是真的,希望多出台一些有利于平行进口车发展的政策。

大家应该都知道,为什么会出这个函呢?是因为价格的垄断。我们鼓励是要打破一些贸易壁垒让中国的老百姓得到一些实惠,这是意义。

比如说像平行进口车这么多年发展以来主要是中东、美国、加拿大,最近新兴的还有墨西哥、俄罗斯,像欧规的一些在国内因为车价号的问题。再比如VIN码的问题,像丰田阿尔法、奔驰G350等等、路虎运动版和行政汽油版的,都不能到达国内的消费市场,像这些问题都是很大的瓶颈。

中国市场越来越有钱,市场越来越大,我个人觉得未来平行进口车的市场的空间,我个人觉得空间很大,一年的增长速度超过20%,但是毕竟是有天花板的。我刚才跟老林探讨,未来平行进口车应该把平行两个字去掉,就是进口车。这个行业最终的目标就是消灭平行,如果我们这个业态像老林的布局一样,通过电商的平台去解决在这个产业链条上谈到的一些瓶颈,能给出政策,通过电商平台解决经销商、贸易商、消费者的痛点,我觉得是海淘车的存在最大的意义,也是生命力以及为发展核心的地方。

王成:今天讨论瓶颈问题,就是要打破、解决瓶颈。我认为平行进口车的瓶颈来自于方方面面,第一是来自于国家的政策,对于平行进口车车的行业来讲,国家要有一个稳定的政策、明确的政策,这是我们最期望的。我们期望一个国家的政策不要忽东忽西、忽左忽右。既然国家的政策是鼓励平行进口车发展,我们就想办法把天线(政策)架起来。架起天线来,首先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比如说平行进口车的健康发展是保持天线畅通的基本条件。为什么很多贸易商担心国家政策有变化呢?正是因为平行进口车发展过程当中起点比较低、规模比较小、实力比较弱,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一些问题,所以说导致了我们国家的一些政策不稳定。

第二个瓶颈,我认为是来自于主机厂。按照我们国家原来的品牌进口汽车的管理办法,现在宝马中国、奔驰中国有他们自己的中国的渠道。平行进口车发展到一定量的时候,就威胁到他们的利益,在主机厂就会出台一些政策来限制平行进口车的发展。

第三个是来源于贸易商本身。贸易商本身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卖了车以后就不管了,这也是我们最大的软肋。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一是用时间,而是用规模。现在全国大大小小有几千家的平行进口车的商家,都是各自为战,如果想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很难。那怎么办?只有走规模化的路。比如说海淘车为什么能够发展起来?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哪里呢?我开票我负责。我既然卖车,就对我的售后服务负责。只有做一个负责任的贸易商,你才能发展得更好。

最后一点,我认为就是在地气方面存在问题。很多终端消费者有很多疑虑,我买了平行进口车质量能不能保障,售后服务有没有人负责,还有方方面面的一些问题。这些也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把地气打通。平行进口车的发展应该说前景很光明,道路很坎坷,需要同志们共同努力!

侯继勇:因为时间的原因,还有很多问题来不及问了。

人民日报海外网:请问来自于天津的孙总,您刚才提到了八部委把政策放开之后,好多企业都去申请牌照。针对牌照的问题,在未来有牌照和没有牌照像海关、商检和质检总局相关的部门,或者是相关的政策会对这些有牌照的企业会不会有所倾斜?请您简单谈谈。

孙百军:我刚才讲了四大自贸区是批了若干个有资质的试点企业,这个政策的出台我觉得拿天津举例,天津保税区和汽车城里有干平行进口车的大概有500家,至少有500家。里面有很多公司根本没有车的来源,拿别人车的评分。刚才说到行业的痛点,里面有很多灰色的地点,比方说不熟悉的人去买车,看到的车跟你开的车不是一台,里面的配置等等方面会有很多的猫腻在里面。这个行业的灰色地带,就造成了很多人不敢买。刚才提到了还有售后的问题。

那么怎么去规范这个市场,这是需要国家出台这些政策。安达在上一周到天津去是感觉越来越严了,我们也是第一批试点的时候就要看一年的销售额、综合资产状况,以及有没有展厅、库存资产是多少、融资渠道是什么,可能更多的是关心这些问题。包括售后。据我所知,很多试点企业根本没有售后。别看这么要求的,有售后的真不多。

大家要知道这个行业能做到售后的微乎其微,所以才被诟病,所以国家才要出台政策。你对客户开票,你要对他负责任。刚才说瓶颈、问题,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要保护这些利益,要把这个市场做规范了。国家从出台政策的初衷,我感觉是好的。

您刚才的问题是,今后没有试点企业资质的就申请不下来的标的。安总的第二批应该是这个月就下来,从天津的情况来看应该有二十七八家。

我个人觉得随着未来的市场越来越规范,之前取得试点企业资质的如果按照新的要求达不到,在新的评级当中也会被刷掉,会把你的资质取消。所以逼迫着这些试点企业、试点平台要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按照规范才能生存。

安达:刚才孙总说的那些,总结起来其实国家部委支持的方式是一种鞭策的方式,先梳理规范,同时要进行鞭策。怎么鞭策呢?提更多的要求,提更多站在消费者角度考虑的问题,要倒逼做这个行业的企业,无论是电商平台或贸易商平台,甚至国际平台,要升级理念、升级服务,把国家力推的项目变得阳光化、规范化。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按照主流去做的时候,其实各个部门所有支持的细则自然而然就落到了相关企业的头上,我觉得这是一个良性的方面。但是如果你被淘汰下来,也只能说是自己企业的问题。

侯继勇:今天上半场的论坛主题,有了大家的支持,探索出新的模式,未来平行进口车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今天上半场的论坛就进行到现在,谢谢大家!谢谢各位领导!

分享到:
   来源:bet365滚球 作者:- 编辑:灰尘